"個人到目前為止對臨沂街的觀察" by bobmuntoa
其實是剛剛寫完感想,發現這是邊寫邊整理的心靈感受,於是就放上來啦XD
感想
若是概將仁愛路以北的臨沂街,以濟南路分為兩段,則具有不同風格。濟南路以北的臨沂街,或許因為路幅較寬,或是日式舊宿舍較少,或是較早開始整地開發,建設較大規模的樓房,總體來說,風格比較"整齊"而沉悶。越往南走,或許大量的日式老房子,或花草滿溢的透天及公寓,氣氛越來越活潑,有令人鬆口氣之感。
過了仁愛路,則這種景觀上的活潑及有機則更加地鮮明,房子若是沒有緊靠在一起,則一定會有綠樹填補這些縫隙,甚至從空照圖看,墨綠的樹蔭甚至渲染到了柏油路上!興建於上世紀六○至八○年代的低矮公寓或透天厝,似乎都相當集體地在陽台、在圍牆、在屋頂拈花惹草,初春時節處處可見爆出的亮紅或粉紫色九重葛,如瀑布般的宣洩直下。當整片街區都充滿了這種元素看似繁雜,但卻亂中有序,大而觀之甚至相當和諧樸素的建築、植物、人與動物,我便開始羨慕此地的生活,一種與大馬路有別的舒活感受(交雜著諸如波西米亞、樂活、反璞歸真的混搭幻想)。
是以幾次訪查後,發現恬靜安詳的景象,開始滲入或為光鮮、或為生硬的新建樓房,便有了些許的惴惴不安。若是再發現,如此的看似"進化"的過程,可能會威脅與人共生息、共成長的老樹的安危,這種擔心就更強烈了!於是會開始想要深入、想要記錄、想要保護,想要推動這種和諧環境的延續:新建案也可以很融合!該怎麼做呢?還沒想清楚,不過我們已經踏出了第一步。
江昱德別吵,我知道你一定覺得冗的不得了XD
是啦但是臨沂街值得,當然我的母校也值得,但沒機會體會了!
為什麼會提到嘉義高中?
畢業後,校園不知哪發的橫財,大興土木了起來;有科學館,旁邊還有商圈造街!連帶砍的老樹非以個位數計!令人恐怖的木屑及超巨大象棋般的一塊塊老樹殘骸,就這樣被車車運走了。那時候還沒上這堂課,還沒受到老樹ˍ的洗禮,但是單純覺得很是殘念...
等到上上禮拜某個晚上,不經意的翻閱了我網誌的相簿,才發現那種熟悉的事物消失了的揪心,不是說笑的,甚至覺得鼻酸(是說我常常鼻酸XD)
要知道,嘉義不比台北(縱使那區已經是嘉義最自發的區域了),不常有護樹諸如此類的活動,高中生也只懵懵懂懂地苦讀上游...
是也能體會日本老校友訪台的心情了,是可以感受到強制拆遷戶的哀傷了......
ps 標題在說這個啦XD
放心上圖這些樹都還在,
只是因為人在嘉義,圖片庫沒帶回來,隨便找張校景代替XDDDD
天外一筆,南北相映(by琮舜)
抱歉,路款豪,因為看到你提起母校令我也有份特別的感悟,故容我在你的文章後面添上一則對照。
是說,各級學校大興土木在這五、六年以來真的是屢見不鮮。尤其是狂妄的台北國仗著自己有獨立的教育局,自己的教育經費,大搞學校建設真的是毫不手軟。
依我的母校──市立大同高中為例,其最知名的當然就是那稱作「大同道」的森林步道,甚至為此連校徽都是榕樹,照片如下:
拜此道所賜,我每天上學都要花上個三分多鐘在這深不見底的林蔭步道上吸收芬多精(如果快遲到的時候就......這是台北市市區內嗎!?)
不過,照片上的是修剪前的榕樹群。現在的大同道已經因為校方砸重金整頓,如果中午在裡頭走一遭(尤其走在正中間),鐵定滿身大汗,因為樹蔭大概只剩照片中的一半。
至於為什麼要去大幅度修剪生長了幾十年的榕樹呢?因為再不修剪就沒有班級願意去掃這條道路了......
其實大同道還算好的,大同高中的後門原本有一座綠意盎然的花圃,其中也種了幾顆佛手。但在我高二的時候全部鋪上柏油路,便成老師們的停車場了......